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经验(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路径研究)
发布日期:2024-07-05 浏览次数:51
代村发展乡村产业的主要经验
代村发展乡村产业的主要经验:坚持村企合一,农工贸一体化,一二三产业融合、实施产业化管理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。坚持村企合农工贸一体化、一二三产业融合:以农为主、以农促工、以工补农、搞活商贸、多业并举融合发展,培植现代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商贸物流、建筑装饰等比较有优势的产业。
草地是腊麻代村的又一绿色资源,面积达到了8000亩,为村民们提供了优良的放牧场所,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草地的茂盛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。另外,村内还有2000亩的荒山荒地,虽然目前未被充分利用,但它们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,未来有可能成为村民们发展农业或生态旅游的新领域。
腊麻代村发展概况:腊麻代村是一个以僳僳族为主的村落,现有农户72户,乡村人口总数为308人,其中男性152人,女性156人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0%,劳动力数量为210人,显示出他们主要依赖农业生产。
他迎难而上,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、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,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。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,村集体纯收入3亿元。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万元,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。
村里拥有耕地679亩,平均每个农户拥有25亩,而林地面积更为广阔,总计10000亩。腊麻代村由1个村民小组组成,共72户人家,乡村人口总数为308人,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,有210名劳动力。其中,有160人从事农业生产,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。
村庄拥有耕地资源,总面积达到239亩,平均每位村民享有6亩的耕地。此外,打代村还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,合计110亩,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。
十个农村加工厂致富项目
1、十个农村加工厂致富项目 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棒皮、桑柳条等自然资源,组织剩余劳力,编织门帘、坐垫、床垫、茶盘等手工艺品、小生活用品,是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,能够小本换大利。
2、豆制品加工厂:观察今年黄豆价格波动,可见豆制品市场需求旺盛。在农村地区开设豆腐、香干、腐竹等豆制品加工厂,农民可同时作为原料供应者和主要消费者。初期资金不足时,可从小作坊起步,逐步扩大规模,发展潜力巨大。农村用品租赁: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及农作过程中需用到的工具多样,但使用频率不高。
3、用小磨加工的香油、香油皮,具有色泽好、香味佳的特点,倍受城乡居民的青睐。开设香油加小加工,是个本小利大的好项目,经营得好,每月能收入几百至数千元。二十挂面加工 手工制作的挂面,口感好、拉力大、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。所以,开设挂面加工,运用传统手艺加工,定能畅销。
4、适合农村开设的小型加工厂包括: 豆制品加工厂 豆制品加工是一个理想的农村小型项目,因为原料就地取材,方便快捷,节省运输成本。常见的豆制品加工包括豆腐皮、豆腐、豆腐泡和水面筋等。 食用油加工项目 食用油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,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。
5、豆制品加工厂 从今年的黄豆价格就可以看出,人们对豆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,我们可以开办豆腐、香干、腐竹等豆制品的加工厂。农民是原料提供者,也是主要消费群体,如果资金不足,可以从小作坊开始,一步一步来,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。
6、小型加工厂项目:有机肥料加工 自然肥是农家有机肥的统称,自然肥除了提高质量外,还要针对市场需求“绿色化”,这是市场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。另一方面,自然肥产业也是城市垃圾的最终归宿,自然肥生产完全可以人工化、工厂化、产业化。
农产品再加工的意义?
1、*增加农产品附加值,提高从事农产品人员的积极性带动农产品产业发展 2*带动相关产业发展(农产品加工业),促进实体经济发展。 3* 阐述农产品深加工的意义 农产品加工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
2、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。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关联度高、涉及面广、吸纳就业能力强、劳动技术密集,在服务“三农”、壮大县域经济、促进就业、扩大内需、增加出口、保障营养健康与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3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,通过净化、上浆、干燥、预冷等工序,以储存、保鲜、包装和加工的形式,减少腐烂、变质、虫害或价值损失,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。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,拥有丰富的初级加工方法,但农产品保质期短,仍会造成损失。
4、所谓农产品精深加工,主要是在粗加工、初加工基础上,将其营养成分、功能成分、活性物质和副产物等进行再次加工,实现精加工、深加工等多次增值的加工过程。这也是延长农业行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优化供应链、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,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5、第一,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可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,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。第二,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,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。
农产品深加工政府扶持政策农产品深加工
1、农产品产地的初加工补助 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产品产地的初加工项目对象实行定额补贴。补助范围:农村建设冰箱、储藏室、通风库、干燥室等的农户和合作社等可以申请。补助金额:补助金额1-34万元,补助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,重点支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。 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,验收合格后发放相应的补助金额。
2、水产标准化养殖场:政府鼓励发展水产养殖业,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包括养殖技术培训、疫病防控、养殖设施建设等。 生产加工厂: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厂,政府支持农产品深加工项目,旨在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。
3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,根据“十一五”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关规划,到2010年,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(初加工以上)将达到60%,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,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(二次以上加工的产品占其产量的比例)将达到40%以上。
农产品销路难,价格低,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,提出解决方案。
第四,变革营销方式。充分运用互联网,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拓宽销售渠道。线上要通过教育培训,向农民朋友传达与时俱进的销售理念,帮助农民通过“互联网+农产品”、视频直播、水果专用APP等新型营销方式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。
法律分析: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: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。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。加快现代种业创新。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。
据报道,日前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、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,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报道称,国家临储价格明码标价:国标一等麦每斤19元,国标二等麦每斤17元,国标三等麦每斤15元。
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,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,真正形成结构合理、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。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的竞争,我国农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外国内两种资源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尽可能地选择错位竞争战略,克服我国农业成本价格竞争劣势。
农产品供给国内外形势的变化,以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,都要求我国农业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过去,当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过度竞争的时候,我们往往会强调国内农产品供给自给率,希望通过包括关税的和非关税的边境措施来限制进口。这一思路看来越来越不可行。
很多地区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这么做有什么好处?
1、未来计划重点建设以粮食、果蔬、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初级加工设施,扩大农产品初级加工的品种和来源,并拓宽补贴范围。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,通过净化、上浆、干燥、预冷等工序,以储存、保鲜、包装和加工的形式,减少腐烂、变质、虫害或价值损失,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。
2、为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,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平衡农产品市场供求,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,中国从2012年开始实施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设补贴。但是,补贴的范围和面积以及农产品的种类都是有限的,只有部分省市提供部分财政补贴,用于建设马铃薯贮藏地窖、果蔬保鲜贮藏和干燥设施,而农民需要先建设才能获得补贴。
3、从内在因素来看,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对于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,发展现代农业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增强国际竞争力,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,增加农民收入,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。